氣凝膠相關介紹

氣凝膠是世界最輕的固體材料,又被稱為“藍色的煙”、“凝固的煙”、“固體的煙”。其集眾多優異特性於一身,如超低的導熱系數、聲傳播速度、介電常數與折射率,高的吸能、比表面積與孔隙率,而且透明,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核工業以及民用領域有著廣泛而巨大的應用前景和價值,被譽為“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

14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scbutton link=”#” target=”blank” variation=”blue”]

最低密度的固體(<1.05kg/m³)

最寬的密度范圍(>7×10²)

最小的孔徑(~5nm)

最高的孔洞率(>99.9%)

最低的導熱率(<0.015w/m·k)

最低的聲速傳播(<70m/s)

最低的介電常數(<1.003)

最低的折射率(<1.003)

最低的損耗角正切(<10^-4)

最寬的壓縮模量(>7×10^6)

最高的聲阻抗(10^6 kg/㎡s)

最寬的折射率范圍(116%)

最低的楊氏模量(<10^5 N/M²)

第一次實現從彗星采集樣品

[/scbutton]

氣凝膠起源與發展

(一)氣凝膠應用

直到上世紀70年代,在法國軍方火箭推進劑項目計劃的支持下,Stanislaus Teichner等人找到一種新的凝膠合成方法,顯著縮短瞭氣凝膠制備周期,推進瞭氣凝膠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領域的應用。上世紀80年代,美國伯克利實驗室的Russo等人開發出實用性更強的TEOS的使用和二氧化碳超臨界幹燥新技術後,才推動並使氣凝膠的商業化生產成為可能。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掀起瞭世界第一次氣凝膠熱潮,美國《Science》雜志把氣凝膠列為十大熱門科學之一。推動瞭氣凝膠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以及核工業領域的應用,如美國NASA的“星塵計劃”項目、“火星登陸車計劃”項目等。

進入21世紀,2002年,美國宇航局(NASA)下的Aspen system公司創立瞭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生產氣凝膠保溫材料的Aspen Aerogel公司,開始瞭氣凝膠在民用領域的市場化應用。其後,美國Cabot公司通過收購德國氣凝膠制備技術開始商業化生產透明氣凝膠顆粒,推動瞭氣凝膠的深度應用,應用上瞭一個臺階。近年來,美國的Nanopore公司、Aerojet公司等以及歐盟的德國BASF公司、Hoechst公司也加入到氣凝膠的商業化應用開發中。

(三)我國氣凝膠後來者居上

我國同濟大學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首次將氣凝膠研究引入國內,其後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等眾多高等院校相繼進入氣凝膠研究領域。紹興納諾高科公司2004年開始涉入氣凝膠商業化活動,其後廣東埃立生高科涉入氣凝膠產業化,它們是我國最早涉入氣凝膠商業化的企業。目前,國內已有幾十傢公司涉入氣凝膠行業,但大部分均涉及氣凝膠纖維復合保溫材料技術領域。2013年中南大學盧斌博士團隊攻克瞭氣凝膠世界性難題-大尺寸完整透明氣凝膠制備技術和成本高企問題,並與湖南上懿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開啟瞭我國高端透明氣凝膠的產業化進程。隨著生產規模提升,未來成本仍有極大的降低空間,將極大地推進高端氣凝膠的商業化進程。

氣凝膠超絕熱原理

1、零對流效應

理論研究表明,當氣凝膠中的氣孔尺寸小於70nm時,由於空氣和納米纖細骨架之間的相互作用,空氣分子失去瞭自由流動的能力,而是相對的附著在納米纖細骨架上,導致氣凝膠的熱對流能力極低。

2、納米纖細骨架阻熱效應

熱傳導主要沿著構成氣凝膠的三維網絡結構的納米纖細骨架進行,由於骨架纖細(~1nm),再者進一步延長瞭傳熱路徑,導致氣凝膠的傳熱能力接近最低極限。

3、多壁阻隔效應

熱輻射波在氣凝膠中會受到納米纖細骨架和氣孔之間界面的不斷散射,由於氣凝膠的氣孔為納米孔,且孔隙率極高,相當於增加瞭無數的散射中心,限制瞭輻射自由程,導致氣凝膠的熱輻射能力接近最低極限。

氣凝膠相關介紹

相关文章